陆港信息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教育 > 正文

教育

最小20岁最大43岁 西湖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开学

admin2022-10-24 12:13:09教育671

8月21日,352名“西湖六期”博士研究生开学了。

和2017年的“西湖一期”相比,他们同样是第一批入住西湖大学新校区的博士新生,同样有可能见证并亲历一个个崭新的实验室一点点建设完善,同样将跟随导师在这里展开一场面向未知的探索。

不同的是,“西湖六期”的总人数,已是当初“西湖一期”的18.5倍;西湖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数量,已是当初的17.6倍——他们有更多的同伴,也有更多的选择。

在“西湖六期”的名单中,刷新“年龄”纪录的两位,都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,进入工学院从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。一位出生于2002年1月,是最年轻的新生。

另一位,出生于1979年12月,是一位“有故事的”新生。

43岁的新生鲍光胜

这位43岁的鲍光生同学,曾经在微软中国工程院和阿里巴巴达摩院就职,他的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。

在43岁的“高龄”脱产读博士,鲍光生显然是个很有勇气的理想主义者,“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,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。”鲍光胜说,“我研究的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,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,在当前人工智能大潮是滚滚向前,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,我希望加入这个大潮。这也是我的兴趣爱好,在我解决了经济问题以后,我要去追求一些自己的理想。”

已经基本实现“财务自由”的鲍光胜告诉记者,这是他第二次离开职场进学校了,第一次是在2005年考进中科大读硕士。

让人震惊的是,鲍光胜中学只读了中专,他的本科学历是自考获得的,如今不但拥有中科大硕士学位,还被西湖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,在学历和科研这条道路上,他的“逆袭”之路可谓非常励志了。

之所以选择西湖大学,鲍光胜说是被施一公校长的演讲打动了。“他要办一个小而精的研究型学校,这个想法很了不起。我对西湖大学的办学理念特别认同,我认为西湖大学代表了勇气、探索和创新。”

在开学典礼前,博士新生手里都拿着一张橙色的飞鸟形纸片,上面写着的正是他们对未来的提问。

早在两周前,手握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新生们,就收到了一份特别的邀请,请他们在正式入学前能花点时间好好思考:向未来提问,你会问什么?

在开学典礼设置这样的环节,是为了让博士新生们感受这份“拓展认识边界”的责任。

开学典礼上的两位博士生代表,同样在各自的发言中谈到“提问”这件事。新生代表吴林峰,本科从美国康奈尔大学物理和数学双专业毕业后,加入西湖大学理学院“二维材料和量子输运”实验室。

为什么选择西湖大学?他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作为访问学生,在西湖的所见所闻:是PI们在学术报告中与报告人的激烈讨论,是学姐学长与导师们争得面红耳赤,是科研人员之间精彩的“吵架”故事。“提问的热情和问题的质量,让我深刻感受到他们对科学的真爱。”

代表在校博士生发言的,是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生王琰。

去年10月8日,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和平课题组与何丹阳课题组在Immunity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,揭示了一条B淋巴细胞在脑膜中进行发育和阴性筛选的全新途径,修正了当前教科书中关于B淋巴细胞发育与筛选的理论知识。

而王琰,是这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。四年的艰苦探索,让他深刻理解了推进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知是科学家的重要使命。他在发言中鼓励所有新生登高望远,突破桎梏,敢于向自己的导师发问,“说不定会收获惊喜”。

开学典礼上,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以《唯创新者进》为题致辞。他认为,大学培养的创新型人才,是决定世界和人类未来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
“在你们来到西湖大学的第一天,我希望你们就为自己树立一个高远的目标,那就是做追求卓越的创新者、做引领未来的创造者。请记住,在本科阶段,你们主要是学习知识、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,而作为博士生,你们将成为知识的创造者。”

如何成为一名博士生,这是施老师的回答。

而更具体的,如何学会创新,如何学会与未知相遇,向未来提问,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为人类社会服务?施一公给同学们四点建议。

首先,要勇敢地走出安全舒适区。舒适、安全、可预测……就像一张无形的网,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接受这张网无处不在的保护。但是,要做一流的科研,你们要有勇气撕破这张安全网。创新与风险永远是相伴相生的,科学探索本身就是一场冒险,伟大的科学家往往也是探险家。你们需要有野心、有胆量,不回避挑战和被挑战,敢于承担失败的风险,敢于攀登最高的山峰,敢为天下先!唯此,才能拨开层层迷雾,抵达前人未至之境。

其次,要不惧特立独行。在科学发展过程中,超前的思想、革命性的发现难免与根深蒂固的认知冲突,在很长时间内不被理解、不被接受的情况司空见惯。作为研究型大学,西湖大学志在究天人之际,揭示对人类和自然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,创造影响世界未来的核心技术。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,希望你们有做少数派的心理准备,定乎内外之分,徜徉于科研的逍遥之境。

第三,要善于合作。做科学的少数派,并不意味着单枪匹马踽踽独行。事实上,当你进入到真正的科研世界,会不断品尝到与同好探讨、智力激荡带来的乐趣。当今的科学突破越来越多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合作,西湖大学云栖校区和云谷校区充分考虑了学科交叉的理念,特意为大家设计了多处和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,等待大家去探索,希望你们能敏锐地捕捉住每一次头脑风暴带来的灵感。

最后,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。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那一瞬间带来的愉悦妙不可言,但在那些个为数不多的时刻到来之前,可能我们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,这是科研的常态。科学演义里的传奇故事往往强调天才、强调灵感,却忽略了灵感背后的长期坚守和非凡的时间精力投入。西湖六期的同学们,你们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了吗?

和以往每一次开学典礼一样,施老师在致辞中再次强调西湖大学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。

“你们未来提出的很多问题、产生的很多想法,都将是与不同背景的师生互动的结果。”他说,希望你们能用平等的视角和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对话,与具有不同国籍、种族、文化背景的同行进行思想的碰撞和有效的合作,对差异性保持最大的善意和尊重,并且善于从差异中学习。

今年,本科起点来攻读博士学位的新生人数,较去年增长了2%,越来越接近硕士起点的新生人数。

同样有小幅增长的,还有“西湖六期”中的女生人数。西湖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男女比例一直以来都比较均衡,今年的女生占比上浮了1%。

而随着他们的到来,西湖大学2022级的所有新生都已集结完毕。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  • 女篮获得奥运资格(2022-10-24 22:31:15)回复取消回复

    位,还被西湖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,在学历和科研这条道路上,他的“逆袭”之路可谓非常励志了。 之所以选择西湖大学,鲍光胜说是被施一公校长的演讲打动了。“他要办一个小而精的研究型学校,这个想法很了不起。我对西湖大学的

  • 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多少人(2022-10-24 23:58:08)回复取消回复

    财务自由”的鲍光胜告诉记者,这是他第二次离开职场进学校了,第一次是在2005年考进中科大读硕士。 让人震惊的是,鲍光胜中学只读了中专,他的本科学历是自考获得的,如今不但拥有中科大硕士学位,还被西湖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,在学历和科研这条道路上,他的“逆袭”之路可谓非常励志了

  • 快船vs勇士直播(2022-10-24 13:17:11)回复取消回复

    8.5倍;西湖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数量,已是当初的17.6倍——他们有更多的同伴,也有更多的选择。 在“西湖六期”的名单中,刷新“年龄”纪录的两位,都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,进入工学院从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。一位出生于2002年1月,是最年轻的新生。 另一位,出生于1979年12月,是一